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315章 墙式骑兵的优缺点

而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当时欧罗巴的骑兵步法。

大致可以分为,慢步,快步,跑步,袭步四种。

对应的速度,分别是每分钟100,240,300.以及袭步的巅峰速度。

慢步可以理解为马匹在散步慢跑,快步就是每步都有两个节拍。

跑步时每步有三个节拍,袭步四个节拍,节拍越多自然速度越快。

一般快步持续半小时以上,跑步持续六分钟以上,马匹就会感觉到颇为疲惫。

如果是长途行军,骑兵更多只能用于慢步。

而普鲁士当初的巅峰将近两千步的冲锋距离,可以说快把马匹和人都发挥到了极限。

而冲锋距离,马匹的速度基本上都是快步,跑步,以及袭步三者之间切换。

而当初普鲁士骑兵,在一次将近两千米的冲锋距离下,其中三分之一接近每秒10米的袭步,也就是说,当时他们的冲击训练中的冲锋距离已经接近物理意义上的上限。

至于这年头,哪怕是以快捷着称的轻骑兵,平均冲锋距离也就在五百步以内。

这是因为这年头根本没有这概念。

而且速度大多处于是快步和跑步之间切换,袭步占比极少,甚至只占到总比的十分之一。

简而言之,巅峰时期的普鲁士骑兵,无论是冲锋距离,还是冲锋速度,都碾压这个时期的骑兵。

对比,就像是一名田径运动员与老太太过马路差不多。

原因很多,比如马匹的质量,接近近代的马匹,经过不断地培养已经愈加优良。

而且蒙古马优点并非是瞬间爆发的速度,而是耐力!

这与西方的战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,其次就是训练了。

马匹是可以通过后期培养的,就如这年头的训练战马。

先前关闻所说的训练之法也没错。也就是第一天慢走,第二天快跑,第三天疾冲,第四天追逐,第五天突撞,这样周而复始的训练,战马的耐久性就会慢慢增长,作战以及等等方面也会逐渐适应。

但普鲁士那位国王因为执着于冲锋距离与冲锋速度到了疯魔的程度,所以人家更是玩起了科学训练法。

不仅对每一个纵队的间距做出了严格要求,比如每匹马占地2-3米,前后占地2米,重骑兵略大轻骑兵略小。

中队之间还需要留出十二米的横向间距。

所以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